一名58歲的女人,她已經離婚20多年。她並不因為自己年齡已屆停經期而對男人失去興趣。在離婚以後的多年來,她習慣和她的女朋友經常到酒吧去找男伴。時間久了,她和她的女朋友都覺得失望,因為在酒吧裏遇到的男人素質低,大多有酗酒嗜好,在酒吧裏混日子的男人,不是她們所要找尋的男伴。
兩年前,她開始在網路上登「接觸廣告」,她所列舉的交友條件相當特別:男子必須是年紀成熟、已婚、有好的教育背景、富有創造性、既活潑又熱情。她只對已婚的男士感興趣,因為她所尋找的只是「沒有責任的羅曼史」,她這兩年遇到無數的男人,常常在第一次見面時就上床,而且這夜過後,就不再回頭,最多有了二、三夜以後照樣走人。也不乏有些人不進行性行為,只將他們心中的苦悶、婚姻裡的難題、心情的寂寞盡情地傾吐,就心滿意足,別無所求。漸漸地她開始覺得,如此地變換過於膚淺,她希望能找到一個固定下來的男伴,不只是性關係,還有心靈面的互動,但總是失敗。雖然如此,她仍然堅信,有一天她會找到一個老伴,然而在尋找的期間,她繼續享受她的實境一夜性及網路性交。
在網路的世界裡不似現實社會是毫無遁形的,網路的人們可以匿名、匿性別、匿身分,他是一個創造體,重新創造一個幻想中的自己,扮演著非自己的理想人物。尤其是對性的言語、思想及行為,人們藉著網路打破平日的擔心、膽小、刻板、小心,將潛在內處奇異、怪誕、不尋常的性慾及愛好向另一端的陌生人在同一時間坦露。
一般而言,人們的身體距離很短,但是真正對「肉體」的接觸卻又籠罩在一股厚重的性壓抑烏雲底下,不可能跨越身體的界線,加上人際的疏離冷漠關係,心靈距離拉的更遠。即使最親近的人有時候在親密關係漸漸淡化之後,也變成形同陌路,在這當中身體的影響(亦即外表容貌、肢體互動)很大。在網路空間裡,陌生人的關係與現實生活相似,人在線上相遇的機會十分隨機,假使沒有留下電話等其他媒介的聯絡線索,有可能今天在線上相遇,明天就消失。
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網路人際交往就是人們在網路世界中自我呈現的過程。在自我呈現的遊戲之中,個人會彼此揭露複雜內心世界的不同層面,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,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人際吸引。隨著一方對另一方自我呈現的深度,所謂的信任感和接納性也會愈來愈高,由此可反應交往雙方關係的深淺。
在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通常會有很重的防禦機制,在選擇自我呈現的程度上非常謹慎,在社會心理學家Rubinc和Shenker的分類中,自我分為深淺不同的四個層次,在現實生活裡,人們會害怕自我呈現的太多,被他人誤解,或威脅自己的安全,因此在第三層次「自我的人際關係」與第四層次「自我的隱私」(如性經驗、親密關係、嫉妒心、報復的慾望等等),常被隱藏起來,不會輕易揭露。
但是網路匿名、虛擬的特點,大幅降低人們的防衛心,人們對彼此認知建立在ID帳號上,和這個帳號建構出來的一切(不管真真假假),總之個人很難知道對方的廬山真面目,是真是假其實不那麼重要,重點是在網路上建立的互動關係,與個人真正交心的也許只是那個ID,而不是ID背後的實體,也可能不是他或她日常生活所展現出來的面貌。
一對匿名的陌生男女在電腦上用大膽、性感、甚至下流、猥褻的語言來回交談,藉著語言刺激對方的性慾,用對話方式跟對方進行抽象化的性交。那些在網路上做抽象性交的人,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實隱藏起來,其實真正的生活裡充滿著寂寞、失戀、失業、病痛、性無能…等的悲苦,然而藉著網上的交往與性交填補了空虛,獲得即時的滿足,暫時忘記那些痛苦。
網路使用者只經過短暫的通信,就決定要發生性關係。從這點來看,倘若雙方都在不瞭解彼此的情況下發生關係,這種接受怎麼能算是接受呢?就好像你跟一個路人說我很愛你,那個人或許只會覺得奇怪,你又不認識我,怎麼知道我哪裡可愛?此外,這種短暫的性愛關係根本談不上感情當中最重要「信任」和「承諾」,因為過了這一夜,誰也管不了誰,誰也對誰沒責任,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來得這樣的容易、去得容易,也因而人們不會去珍惜它、愛護它、持守它。兩人根本不是打從心理肯定對方,雙方或許只是要對方給自己短暫的生理或心理的滿足而已。
如果一夜性可以作為自我肯定的來源的話,那麼最能自我肯定的應該要算是那些性工作者了,但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並非如此,因為從事特種行業的人都明白自己只是在出賣肉體,他們甚至會盡可能的不和客人發生感情,以免同時出賣了自己的感情。
有些人說我可以不停地更換性伴侶,不要固定一個人,這樣我會覺得很自由自在,沒有任何義務。從表面上來看沒錯,這種放任式的自由是沒有負擔,但同樣地,這種關係也是危險的,誰敢擔保從事性行為的雙方沒有性疾病?因為大家都沒有對其他人負有責任,也因此每個人都可以不固定性伴侶,在從事性行為時,誰又能擔保對方一定會帶保險套?
一夜性的無負擔固然在短時間內會讓人覺得自由自在,因為只享受而不用盡義務,但是如果回到所看重的「自我肯定」,那麼肯定是不能獲得了,因為一夜情的雙方本質上就不是因為肯定對方的能力、特質、價值,而往往僅是將對方當成發洩性慾的工具,更清楚地說,由於雙方對性關係沒有感情投入,沒有責任,這樣的表面肯定根本毫無價值可言,因為雙方不會去珍惜彼此。所以,上述的婦女在自定的「沒有責任的羅曼史」之目標下,大多數交往的人也是因著如此的理念而來。不會放入真正的感情,僅藉由網路為媒介,媒合性交的事實或虛擬,當人自願放棄某種程度的安全去交換某種程度的自由,是活在一個「冒險社會」裡,也因為這是人們自己的選擇,同時也付出了代價。
兩年前,她開始在網路上登「接觸廣告」,她所列舉的交友條件相當特別:男子必須是年紀成熟、已婚、有好的教育背景、富有創造性、既活潑又熱情。她只對已婚的男士感興趣,因為她所尋找的只是「沒有責任的羅曼史」,她這兩年遇到無數的男人,常常在第一次見面時就上床,而且這夜過後,就不再回頭,最多有了二、三夜以後照樣走人。也不乏有些人不進行性行為,只將他們心中的苦悶、婚姻裡的難題、心情的寂寞盡情地傾吐,就心滿意足,別無所求。漸漸地她開始覺得,如此地變換過於膚淺,她希望能找到一個固定下來的男伴,不只是性關係,還有心靈面的互動,但總是失敗。雖然如此,她仍然堅信,有一天她會找到一個老伴,然而在尋找的期間,她繼續享受她的實境一夜性及網路性交。
在網路的世界裡不似現實社會是毫無遁形的,網路的人們可以匿名、匿性別、匿身分,他是一個創造體,重新創造一個幻想中的自己,扮演著非自己的理想人物。尤其是對性的言語、思想及行為,人們藉著網路打破平日的擔心、膽小、刻板、小心,將潛在內處奇異、怪誕、不尋常的性慾及愛好向另一端的陌生人在同一時間坦露。
一般而言,人們的身體距離很短,但是真正對「肉體」的接觸卻又籠罩在一股厚重的性壓抑烏雲底下,不可能跨越身體的界線,加上人際的疏離冷漠關係,心靈距離拉的更遠。即使最親近的人有時候在親密關係漸漸淡化之後,也變成形同陌路,在這當中身體的影響(亦即外表容貌、肢體互動)很大。在網路空間裡,陌生人的關係與現實生活相似,人在線上相遇的機會十分隨機,假使沒有留下電話等其他媒介的聯絡線索,有可能今天在線上相遇,明天就消失。
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網路人際交往就是人們在網路世界中自我呈現的過程。在自我呈現的遊戲之中,個人會彼此揭露複雜內心世界的不同層面,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,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人際吸引。隨著一方對另一方自我呈現的深度,所謂的信任感和接納性也會愈來愈高,由此可反應交往雙方關係的深淺。
在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通常會有很重的防禦機制,在選擇自我呈現的程度上非常謹慎,在社會心理學家Rubinc和Shenker的分類中,自我分為深淺不同的四個層次,在現實生活裡,人們會害怕自我呈現的太多,被他人誤解,或威脅自己的安全,因此在第三層次「自我的人際關係」與第四層次「自我的隱私」(如性經驗、親密關係、嫉妒心、報復的慾望等等),常被隱藏起來,不會輕易揭露。
但是網路匿名、虛擬的特點,大幅降低人們的防衛心,人們對彼此認知建立在ID帳號上,和這個帳號建構出來的一切(不管真真假假),總之個人很難知道對方的廬山真面目,是真是假其實不那麼重要,重點是在網路上建立的互動關係,與個人真正交心的也許只是那個ID,而不是ID背後的實體,也可能不是他或她日常生活所展現出來的面貌。
一對匿名的陌生男女在電腦上用大膽、性感、甚至下流、猥褻的語言來回交談,藉著語言刺激對方的性慾,用對話方式跟對方進行抽象化的性交。那些在網路上做抽象性交的人,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實隱藏起來,其實真正的生活裡充滿著寂寞、失戀、失業、病痛、性無能…等的悲苦,然而藉著網上的交往與性交填補了空虛,獲得即時的滿足,暫時忘記那些痛苦。
網路使用者只經過短暫的通信,就決定要發生性關係。從這點來看,倘若雙方都在不瞭解彼此的情況下發生關係,這種接受怎麼能算是接受呢?就好像你跟一個路人說我很愛你,那個人或許只會覺得奇怪,你又不認識我,怎麼知道我哪裡可愛?此外,這種短暫的性愛關係根本談不上感情當中最重要「信任」和「承諾」,因為過了這一夜,誰也管不了誰,誰也對誰沒責任,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來得這樣的容易、去得容易,也因而人們不會去珍惜它、愛護它、持守它。兩人根本不是打從心理肯定對方,雙方或許只是要對方給自己短暫的生理或心理的滿足而已。
如果一夜性可以作為自我肯定的來源的話,那麼最能自我肯定的應該要算是那些性工作者了,但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並非如此,因為從事特種行業的人都明白自己只是在出賣肉體,他們甚至會盡可能的不和客人發生感情,以免同時出賣了自己的感情。
有些人說我可以不停地更換性伴侶,不要固定一個人,這樣我會覺得很自由自在,沒有任何義務。從表面上來看沒錯,這種放任式的自由是沒有負擔,但同樣地,這種關係也是危險的,誰敢擔保從事性行為的雙方沒有性疾病?因為大家都沒有對其他人負有責任,也因此每個人都可以不固定性伴侶,在從事性行為時,誰又能擔保對方一定會帶保險套?
一夜性的無負擔固然在短時間內會讓人覺得自由自在,因為只享受而不用盡義務,但是如果回到所看重的「自我肯定」,那麼肯定是不能獲得了,因為一夜情的雙方本質上就不是因為肯定對方的能力、特質、價值,而往往僅是將對方當成發洩性慾的工具,更清楚地說,由於雙方對性關係沒有感情投入,沒有責任,這樣的表面肯定根本毫無價值可言,因為雙方不會去珍惜彼此。所以,上述的婦女在自定的「沒有責任的羅曼史」之目標下,大多數交往的人也是因著如此的理念而來。不會放入真正的感情,僅藉由網路為媒介,媒合性交的事實或虛擬,當人自願放棄某種程度的安全去交換某種程度的自由,是活在一個「冒險社會」裡,也因為這是人們自己的選擇,同時也付出了代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