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長青健康學會
    CLOSE
  • 關於學會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前理事長的話
    • 組織章程
    • 學會組織
    • 加入學會
    • 性健康師認證辦法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老年新知
  • 教育訓練
  • 成果分享
  • 學會出版品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Copyright © 2017 MIRACLE

嘮叨是提醒嗎?

  • 首頁
  • 老年新知
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 林燕卿
 
     有一則網站的消息,乃是一名媳婦對婆婆,包含做家事的順序,購買物品的種類,或打掃的方式… …等都會不斷地提示,多數時間並不滿意媳婦所做的一切事物,日復一日,聽在媳婦的耳裡,很像緊箍咒一般,頭痛且感到無所適從。
     上述的例子,婆婆不時的干涉媳婦所做的事物,認為自己的方法才是正確的,因此常常唸著、糾正著,這嘮叨很像感冒,雖不會有大礙,但卻可能影響家人的生活,至少它污染了家裡的情緒氣氛,長期如此,會令人受不了,使日常生活變成無上境的折磨。顯然嘮叨不是對的溝通方法。
     嘮叨包含著反覆的要求、責備、警告,它和「時常提醒」有不同的區隔,小孩則是需要時常提醒,因為他們尚未發展成自己內在的責任感。而小孩對自己衝動的內在克制力還很薄弱,須靠外在的控制,所以要時常提醒他們該做的事,以逐漸培養他們的責任感。
     通常有父母會問:「我怎麼知道我在嘮叨,還是在反覆提醒他?」這區別很容易,就是不論次數有多頻繁,「提醒」必定是以友善的態度和口吻,沒有不耐煩或生氣,但是嘮叨的語句則有,這可以聽得出來。當孩子對你的話語覺得不耐煩、要冒火,而你也覺得火大起來,這時可確定是在嘮叨沒錯,一旦進行了嘮叨,就陸續呈現,不耐煩的回答、敷衍拖延、藉故托辭,牢騷發怒等。
     曾經有孩子抱怨,他的母親是一個從早到晚是嘮嘮叨叨的人,如剛進浴室刷牙,其母親從客廳叫道「不要忘了刷牙」,從房間出來,則立即聽到「不要忘了關燈」,如果沒別的事可挑剔,就會以功課說嘴,剛才進門,就喊著「別忘了做功課」孩子一氣之下,就偏不做功課,讓母親不開心,因為唯一能應對的,就是不念書,使母親焦慮、著急。
     要解決嘮叨,首先要注意的是人對事情預先訂好原則,通常對於規定的事物,訂好賞罰標準,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拖延及嘮叨,因為(1)既已訂好規則,就不需一說再說,(2)沒有照規則做,就可實施預定的懲罰,也不必嘮叨;第二步是設法忽略不重要的事,只對重要的事立規則,(3)溝通時要清楚具體,避免含糊不清,不接受「我等一下再做」或「我有時間再做」的回答,這種回答最多引起嘮叨,確定在某個時間內完成,並事先說好,沒有如期完成的結果。當然要以身作則,樹立好的學習榜樣。(4)檢討夫妻之間或親子之間是否已經到了關係惡化的地步,是的話,則要尋求心理治療或輔導的幫忙,解決問題;(5)可以在孩子或伴侶耳邊悄悄地告知他要做的事,顯示親密、重視他,給其面子,通常會很有效。
     如「刷牙」、「關燈」都可列為小事,不去嘮叨,「功課」則可列為重要事(如果父母很重視孩子功課,想要提醒時),則告知功課在幾點前做完,其它秩序的安排由孩子做決定(看電視、打電動等),如果沒做到,則停止看電視、打電動,做到了,可增加獎勵(以他喜歡的事物、東西;可先小獎勵,持之以恆後,給大獎勵),如此運作,其效果會顯而易見。
回上層
中華長青健康學會
Chinese Society of Elderly Health
電話:(07) 615-8000 分機4402
傳真:(07) 615-8001
Email: csehtw@gmail.com
地址:824高雄市燕巢區橫山路59號圖資大樓9樓
銀行帳號:第一銀行楠梓分行(007)707-50-766181   戶名:中華長青健康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