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德科技大學 人類性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兼所長
林燕卿
林燕卿
有一位老婦人在餵食孫子時,突然聽到進了門的兒子說他找到了,老婦人不以為意的問,找到了什麼,兒子說:「你初戀的情人現在在大陸,一直沒有結婚。」老婦人聽到此,忘了還沒餵完的工作,驚訝地站了起來,沉澱於過往的每一幕,幕幕糾結難忘懷,終於決定啟程到大陸探望這位闊別五十年的情人。到了大陸,短短三天的接觸,不因雙方的老邁而在情感上有了距離,談不完的回憶及更多的關愛、疼惜,充盈著這三天的相聚,大陸的老先生認為他等了五十年,見到的雖然是已經嫁人的情人,但他認為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了,沒有期待、沒有奢求,在三天結束後,平靜地和情人道再見。
沒想到老婦人回到台灣,向自己的丈夫表白,她付出真愛已經五十年了,她無愧,然而現在的她很想將後面的歲月及愛,交付給等她五十年的情人,她請丈夫成全,她的丈夫很能體會其心情,同意她去大陸和情人共度餘生的歲月,並贈送一棟在上海的房子給妻子。
看到上列情節,有人感嘆不可思議,有人羨慕這老婦人的福份,有人讚賞老先生的度量。在現實的婚姻裡,我們的目標只有一項:白首偕老,不論這過程有多崎嶇,有多麼不堪相處,或愛已經蕩然全無,都不可以中途下站。因此,很多人將軀殼留在家中,心則到處遊蕩。我們講求的是結局,而不是過程。
有人說情感的外流所造成的第三者的傷害是大的,對第三者是不公平的,但這端看我們如何看待這段關係。事實上,婚姻中的兩個人都在付出歲月、金錢、呵護、照顧,沒有哪一方是純然的接受而絲毫不付出。在過程裡多數人都認為一旦結婚,所有的重心是放在事業(男人),家務、孩子(女人),情感的經營就減少或停頓了。如一方不斷的在心靈方面成長,另一方不是沒成長,只是成長的面是經濟,話語就會變少,親密感相對的也減少。情感的外移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有時並沒有任何情感的外移,只是覺得長期付出,沒有回饋;或得的都不是所要的,也會思及離去。但是,關係中的另一個人,卻極思留下,不希望對方離開,雙方在關係裡都扮演著對的角色,但卻不快樂,也沒有愛意。這對想離開而不能離開的人,無疑是個囚牢,這才是真正的傷害。
人學不會放下,學不會放了自己,一生中極其可能的擁有,擁有越多還想要更多,包含金錢、情感。只要一有付出,就先想這付出是否有等量回饋,斤斤計較所有情感的付出。
故事中的老婦人選擇在晚年將情感流向舊情人。這是需要勇氣和家人的支持。在婚前她有其個人的情感史,這前一段關係的伴侶有可能繼續存留在個人或雙方心中,即使先前的情感牽繫完全斷了,餘燼卻仍然可能滲透現有的關係,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。
分手對雙方而言是一個特別的考驗,故事中大陸的老人守著女友給的一只盒子,每天望著、帶著希望過了五十年的歲月。當初分手時,他不認為是分手,而是延續。有可能他不會等到人,但這些並不妨礙他心中的情感和投入的認真。當他知道情人已經嫁人,且有了孫子,一切美好,他也高興情人的歸屬。在另一面的老婦人的先生,也選擇成全妻子的願望,像這樣的愛是真正的愛,只因他希望所愛的人是快樂,而不是帶著遺憾在其身邊。
過去的觀念,為了取得承諾,共譜一生的相陪,個人必須將自己交給對方,向對方保證彼此的關係會很久,好像在沒有極端特殊的情況下,彼此的關係理所當然能維繫下去,一旦破壞了這規則,就認為背叛。
其實,好的關係應是純粹的關係,任何一方都可依照自己的意志,在某個時刻終止,但如果希望維持,互相協商的承諾是必要的。如只是一味地、毫不保留許下承諾的人,極有可能在未來關係結束時受到大傷害。